「你就是只狡猾的白狐狸,有事相求就会发出低落的呜咽声,睁着泪旺旺的大眼睛,搞得人於心不忍。但等到别人对你掏心掏肺,你又马上翻脸不认人!」 — —《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
2020夏季必看的爱情剧,《日间演奏会散场时》、《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都在谈一种「长大的」恋爱关系。如果,你也忘记了恋的冲动、或着正探索着爱的隽永,就让戏剧陪伴满是伤痕、或着对恋情了无期待的你,找到一种恋爱的可能。
「我害怕,价值不够的东西会被淡忘 。」— — 莳野聪史
我们,能在找回年轻恋情的同时,谈一场成人的爱吗?
(以下简单涉及剧情)
恋情,是一种有责任的冲动:It’sOkaytonotbe Okay
《来自星星的你》金秀贤、徐睿知与吴正世主演的《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以「没关系医院」为舞台,讲述文钢泰护理师在面对关系(relationship)议题时所做的转变。
「你笑起来像小丑,嘴角是上扬的,但眼神很悲伤。」 — — 高文英
剧情简单粗暴,不用名侦探的麻醉剂我们也明白,文钢泰从小就喜欢、也一直惦记着女主角高文英。然而,一直背着自闭症哥哥的生活重担、甚至罪恶感的他,从没花过心思观照自己。并不是説,文钢泰忘了吃饭、忘了自己工作,而是他的工作与吃饭,就是/只是为了生活。生活之余的事情,他一概装作没发生,即便,命运让他再次遇见动心的人,他也没有坦承的勇气。
「我想要得到你,就像看到喜欢的包包、衣服一样。满足欲望需要什么伟大的理由吗?」 — — 高文英
长大后的我们,常常已没有勇气,奋不顾身去谈一场恋情。我们发现,新的关系太花成本,而日常的时间又已如此可贵。但是,我们因此常忘记,生命的时间仍在往前。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怎么能用一句简单的话来定义呢?」 — — 高文英
过去,我们常会以「经营」来描述一段关系。不过,在社会学的意义上,有学者(SheilaMcNamee、KennethJ.Gergen等)强调关系其实是一种「多方责任」。就跟《小王子》里的小狐狸所说,驯养(tamed)让小狐狸变得与众不同的同时,小王子的发色也对狐狸有特别的意义。关系并非经营才会产生,而是相遇即是改变。於是,我们知道——只要我们记得责任,就别害怕拥抱。
相较《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日间演奏会散场时》的叙事更显深情且隽永。《日演》描述古典吉他演奏家莳野聪史(福山雅治饰)与驻巴黎记者小峰洋子(《逃避虽可耻但有用》石田百合子饰)的相遇与相知。
那天演奏会后,两人初相遇时,他们毫不掩饰对对方的好感;然而,已有男友的小峰洋子,就像文钢泰一样抗拒「再定义」关系,只得以朋友的身份互告晚安再见。
我们会逐渐被日常消磨耗损,越来越没有能力去爱一个人。
佛洛姆(ErichFromm)在《爱的艺术》(Theartofloving)一书中提到,爱是一种给予,是一种能力。爱做为「积极主动的力量」,能突破人类物理之间的隔阂,将人与人结合起来——比如在《日演》中,巴黎恐攻发生时,莳野聪史对小峰洋子的安慰,又比如深夜里,莳野美丽的吉他声。
说到底,莳野作为一个音乐演奏家,弹奏的不仅是指尖上的吉他弦、更是以身体作为共鸣箱的奏乐。在电影的时时刻刻,我们都看到莳野内心/外在的冲突,而这自然是莳野吉他音乐的生命力,却也是令人不舍的分分秒秒。
「如果我能这样爱一个人,读《日演》的时候我不禁这样想着。」——石田百合子
「一个人不可能不爱自己,却能爱人,」佛洛姆认为,爱是不分对象的;一个不会爱自己的人,其实也是一个难以爱人的人,因为那都反应着他欠缺爱的能力。莳野的音乐带给了众多乐迷幸福,但他能创造属於自己的幸福吗?(请到电影院看后续罗)
结语:大人系的恋爱「人总是死心蹋地认为,能够改变的只有未来。可是实际上,未来经常在改变过去。」——莳野聪史
就像本文开始,老师举例,孩提时代的我们总觉得「大人」才是幸福,直到长大的那些年,才悄悄地改变了我们的记忆与看法。其他的往事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经历过的美好,时常随着后来的恍然大悟成为悲伤;同时,反之亦然。
「我要不要乾脆跟你一起玩呢?」 — — 文钢太
於是我们要知道,即便满身伤痕,我们仍能疗癒自己;即便已快要被生活压垮,我们也要倾听自己心中的声音,别害怕恋爱。
「当我们明确知道爱还是存在,就会有得救了的感觉。 」— —《日间演唱会散场时》
推荐两部剧给快不相信恋爱,或正在恋爱成长中的你。
我们,下篇评论见罗。
(以上照片取自官方粉丝专页、以及ifilm/传影互动提供剧照)
本文特别感谢#波波小队长特映邀约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让你有收获,请按爱心,让我为你写出更多这样的文章!
★若有希望老师关心的教育议题、影视作品、或是娱乐体验,欢迎留言或与我联系委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