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一群东京艺术大学生,将一栋位於东京谷中银座快要拆迁的二楼老旧木造学生公寓「萩荘」,改建成包含画廊、咖啡、美容按摩室、展览空间、设计事务所的复合设施「HAGISO」 。两年后,将在走路不到两分钟距离的另一栋老房屋翻修成旅馆「HANARE」,以整个城镇都是的概念做发想,让旅客在旅馆的日子,与周围的澡堂、餐厅、在地文化体验做结合,这打破传统旅馆思维的发想,使他们在2018年获得世界四大设计奖之一【GOODDES**NAWARD】的肯定。
我想说,这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我较好的住宿体验之一。旅馆的概念,从原本的将旅客收纳在一个个房间内,拓宽成一整个城镇都可以是活动范围,这同时增加了旅客与当地人的互动机会、也增进了文化交流。 这样的设计发想是怎么来的呢?就让我来稍微说说他们故事吧!
如果要细说这栋建筑物的故事,那就不得不提这一位关键人物-HAGISO的社长宫崎晃吉。
这栋60年历史,位於谷中银座商店街旁的住宅区内的木造公寓,建於日本战后的典型分租式木造建筑。两层楼,每一间房间六叠大,另包含公共空间,玄关、收纳、厕所。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栋公寓便没人在住,直到2004年东京艺术大学的学生与房东交涉希望出租,最后房东同意以低价租给学生。学生开始自发性的修整房屋,墙壁裂缝的填补、改建房间的隔间,并新增了共用食堂、展览空间、客厅空间等,并命名为「萩荘」。学生进来后,老房子也活络了起来,而宫崎晃吉当时也是这里的房客之一。
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谷中银座巷弄中许多的墙壁、老房子屋顶等被震裂,虽然「萩荘」本身没有受到太大损坏,但建筑的使用也已经到了极限,无可奈何下大家决定把它暂时改成停车场使用。
此时宫崎晃吉,已经在住迈入第七年的时间,和这里的居民一样,在此有着很多很多的回忆十分不舍,虽然拆建在所难免,但至少得好好告别,於是决定举行一场告别酒席,并举办一场盛大的展览会作为最后的纪念。
2012年2月底,再住宿者都搬了出去后,前房客、艺术大学的学生,将自己对房子的思念、热爱以艺术的方式表达出来,共计20名以上的创作家在房间里的各处创作,他们打掉地板,使之变成加高空间,在柱子上作雕刻、裂开的墙面钉上钉子变成装置艺术等,一瞬间平凡的木造公寓变成华丽的艺术作品。
没想到展览的三周期间,居然来了接近快两千人,特别是在最后一天呈现大爆满的场景。活动结束时大家聚在一起,都觉得这样就结束的话十分可惜,於是宫崎晃吉趁机提出了「新建筑集合住宅」新的提案。
有趣的是此发想,居然来自於宫崎晃吉在上海的留学经验。
中国三合院文化的冲击!看到日本老房子的可能性
在上海生活的日子里,看着不断新建的大厦高楼,但真正启发宫崎晃吉的却是在巷弄里的那些残破眷村老房子。
那些常见的眷村的场景给了宫崎晃吉很大的文化冲击,譬如这家的人正在睡午觉,但隔壁的人却快炒煮午饭、这家在哄小孩子睡觉,但对面的夫妻正在大吵大闹,阳台晒衣竿遍满,常见的是巷口邻居们闲话家常,孩子一起嬉戏,这种生活紧密的生活方式,在日本是很少见的。
虽然上海新建筑不断盖起,但老房子却也被规划成另一种方式呈现,以往租借时代的洋馆变成夜店、古建筑便成了咖啡厅等,赋予了新的生命。
这样的概念,在东京是否也能够运用呢?一种将老屋再利用,且能与周边居民互动的「最小文化复合施设」的想法便就此诞生。
从原本的学生宿舍「萩荘」,将一楼改建成咖啡厅「HAGICAFE」与展览空间,二楼为美容按摩室、与事务所,并更便名字为「HAGISO」。
(▲改建后的HAGISO)
『HANARE旅馆』 梦想的持续进行
两年后,2015年11月,距离HAGISO不到两分钟的距离,另一栋老房子再利用的作品诞生,『HANARE旅馆』。HANARE在日文的意思是分离的意思,其构想主要来自於宫崎在义大利旅行时的经验,发现原来旅馆柜台与住宿空间是可以分开的。
而旅馆建筑本身是由一栋50年屋龄的木造老屋改建成,一楼被装修成两个房间及淋浴间、二楼则是三个房间及厕所。
每个房间以玻璃窗不同的纹路来命名,给上富有诗意的名字(霞之间、光之间、木叶之间)。墙上单纯的刷上白色的漆,不做太多更动,玄关的旧鞋柜也原封不动,尽可能的保留了原本老房子原本的韵味。
就这样,这两栋老房子被赋予了新的使命,至今2020年2月, 宫崎晃吉的团队已经将谷中银座八栋老房子改装成旅馆、餐厅、咖啡店等。
『Thewholetowncanbeyourhotel』,整个镇都是你的旅馆,看似不可能的浪漫的理想,却被一点一点低踏实地实现,如果你有机会来到谷中银座,不妨来场深度的住宿体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