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美网

当前位置:首页 明星 正文

以喜剧包裹的现代启示录/美剧 《良善之地》(第一、二季)

时间:2023-03-31 09:01:01 508浏览

《良善之地》是一部打着喜剧旗帜的哲学片。从首集开始就一而再,再而三的抛出哲学性议题,逼着观众去思考。藉由荒谬的剧情冲撞着我们原本信奉的价值观。

去年初刚刚播毕第四季最终回。只记得去年有人向我推荐过,当时还把它当作我与丈夫午晚餐的调剂品,并没有放在心上认真。直到前阵子才又点开来从第一季开始看。

或许是夜深人静的时刻,也或许是居家避疫的这阵子沉静了许多,这部严肃沉重的喜剧开始让我沉迷。

艾莉诺来到了人们俗称天堂的「良善之地」,在他眼前自称是该地建筑师的麦克向她亲切的介绍了社区的环境,并带她前往在来世的住所。在这里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真正的灵魂伴侣。

艾莉诺也在这里认识了她的灵魂伴侣-其迪。

其迪,在人间是严谨的伦理学教授,对於他而言任何事都会有答案,以至於他经常因为过度思考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显得优柔寡断。

其实艾莉诺并不属於这里,活着的时候,她不过是一个为了生存而贩售假药的业务员。她看着萤幕上播放着陌生的人生片段,向其迪坦承并寻求他的帮助。藉由其迪教授的伦理学试图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以便能继续待在良善之地。

故事便围绕在主角艾莉诺想留在良善之地的目标里,为了这个目标而衍生出了许多荒诞却发人深省的故事。

那天实在忍不住波动的心绪,简短的记录下了看完第一季以后的心情。

第一季最终回的大反转实在令人震撼。

(以下内容涉及剧情,请斟酌阅读)

我们都以为真正的地狱无非是要生前犯下罪恶的人,在死后永久的承受令人难以忍受的刑罚。每个宗教对於地狱的诠释和理解不尽相同,却都有着黑暗、痛苦、毫无希望的共同点。

那些对於刑罚的描述都是具体可见的,是只要用听的就能大略想像其痛苦程度。

然而,最终回当艾莉诺在混乱的争执中发现到麦克的诡计以后,我们才知道真正的酷刑并非那些具体可见的,而是存在於自身与他人之间的相互折磨。

好像还不用到地狱,我们活着的时候就是这样了。

佛法里有「我执」这个说法。是指一个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非常在乎自己的利害得失。不仅在乎自己的存在与否,还在乎别人对他的想法,对他的价值判断,也会非常希望别人知道他。对於他所关心的人,他也会非常在意,在乎那个人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在乎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在乎他变成什么样子。

被麦克放到良善之地的四个人:艾莉诺、其迪、塔哈妮和杰森都是属於这样的人。

艾莉诺自不用多说,因为从小生长环境的关系,使得她人际关系疏离,并因此养成凡事只讲求自身利益的个性。

其迪执着於道德原则而缺乏待人处事的弹性。

塔哈妮,生前虽做了很多善事,但她的动机源头却是因为想向父母证明自己的价值不亚於优秀的妹妹。

而杰森,典型的社会边缘人。靠着贩售毒品给大学生维生,虽怀抱梦想,但个性冲动莽撞。

每个人执着的地方不太一样,却都会因为过分的担心与在意而让自己像紧绷的弦,不只自己无法奏出优美的乐音,还会让身边的人受伤。

然而,拥有执念的人也不会一辈子都在自我折磨或相互折磨里苦苦挣扎。

第二季有了更令人惊诧的转折。

麦克在重启实验社区第800次以后决定与艾莉诺等人合作瞒骗过想揭发实验失败的维琪,再用计逃脱到真正的良善之地。

在这个过程中,麦克开始学习人类的情绪、伦理道德和良善。

这季里有个很有名的伦理学思考实验---「电车难题」。

这道题是由英国哲学家,菲利帕‧福特於1967年首先提出。假使你现在驾驶着一辆电车,却发现煞车失灵,眼前有五个工人正在修缮马路,而另一条路则有一个人。假如你是电车驾驶员,你会牺牲一个人的性命拯救五个人吗?

这道题其实有很多不同的情境变化。剧中麦克也利用虚拟实境的影像让其迪和艾莉诺实际体验。

这季里有很多我很喜欢的片段。

包括,当麦克体认到生命有限而精神崩溃时,艾莉诺告诉他,每个人都是这样,我们都会有一点悲伤,但那并不要紧。当你面对死亡,可以痛快地哭一场,但马桶刷的钱还是得付清。

人生,不就是这样?在快乐与悲伤中不断的往前,一步步实现自我。

麦克通过与四个不那么完美的人类的交往,渐渐学会了人类独有的感官情绪。友情、牺牲和承诺。

虽然并不完美,但我们是一旦发现问题便会不顾一切的寻求解决之道,并且即使没有把握能成功,却还是带着自信去尝试的生命体。

因为麦克重启800次的实验社区,他了解到「人类」通过学习便会越变越好,他开始质疑眼前的这四个人是否真的属於「罪恶之地」。

原先只是想夥同他们一起逃往良善之地,后来却演变成他开始比谁都更想证明这四个人虽非完美的善人,却也是不至於遭受永世折磨的恶人。

没有人是百分百完美的,但也因为如此,我们才能从自己的错误和缺陷中不断进化,成为「更好」的自己。

然而,什么是「更好」的自己?

在热气球天秤的桥段里,其迪一看见自己亮的是红灯便又开始焦虑害怕。

艾利诺告诉他,是他教会他们如何变成一个更好的人,他便一定也是。

原来,一个更好的自己并非以自我为中心的形象塑造,而在於自己的行为为这个世界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