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美网

当前位置:首页 生活 正文

顺性别可以演出跨性别角色吗?从《迷失安狄》来说起。

时间:2023-04-09 09:01:01 187浏览

(本篇为跨性别系列的下篇,会带来一些跨性别电影的讨论)

继前几天《午夜天鹅》提出的讨论后,今天魔编想藉由《迷失安狄》⁣⁣⁣⁣⁣,继续和魔粉分享跨性别电影的看法。

《午夜天鹅》和《迷失安狄》两部电影,在tw恰巧是差不多时间上映,我认为也是很好一起讨论的时机。《迷失安狄》⁣⁣⁣⁣⁣中的角色,看得出是经过田调所刻划出的角色,所以并不会让人感到随便,或是自以为是的想像。和《午夜天鹅》一样,主角们都处於社会边缘,生命的意义被否定、存在的价值不被认同,却同样自力更生,并且互相扶持。李李仁与#草彅刚的表现,也是精彩且细腻。

(《迷失安狄》剧照)

看到较多人针对悲剧性的结局提出质疑,我认为,没有任何的剧情是「应该/不应该」,我的确相信任何事都是可能发生的。我想大部分的质疑是在「为何跨性别者的结局就必须如此凄凉?」,这类的质疑其实也经常出现在同志电影当中。我想,创作者一方面想要反映现实,另一方面也在拿捏如何透过文本来创造真实。这也不单是创作者自己可以创造的乌托邦,而是与社会变迁互相呼应后,才可能一起改变、一起进步的。

(《午夜天鹅》剧照)

在「tw非二元酷儿浪子」粉专的贴文中提到,顺性别演员演出跨性别角色时,入围奖项却是以演员本身的性别来归类。这边魔编也有疑问的是,跨性别角色的意义是否只在於对演员「生涯发展」有挑战、有帮助?奖项是针对演员的表现给予肯定,这点是毋庸置疑。那被消费完的跨性别角色和故事,是否就被抛到一旁?

文中也举例,监制林心如的发言:「当时我打电话给他,问他敢不敢演变性人」

若有阅读上一篇《午夜天鹅》的魔粉,一定会知道「跨性别者≠变性人」,因为不是每个跨性别者都有进行性别置换手术,况且剧中的Evon也没有进行手术。这样的发言,会让人认为,制作方对於跨性别真有了解吗?想呈现故事的心态又是什么?难道只是为了话题性吗?

问题又回到「顺性别演出跨性别角色合适吗?」。

今天新台剧《华灯初上》(监制也是林心如)的报导出来,由吴慷仁饰演的角色被形容为「男扮女装」。报导中写,吴慷仁在开拍前有去第三性公关的酒吧做功课,也和一位退休的变装皇后吃饭。这样的描述,是否又将「男扮女装=变装皇后=第三性」划上等号?究竟是第三性还是跨性别者?还是变装皇后?不论是掌握娱乐产业、输出作品的制作方,或是观影的阅听人们,或许都需要更细致地去辨别,每个角色呈现,背后都藏了什么隐性的思维。

影视产业终究是市场导向的,但处理的手法能否再更细致,我想是没有问题的,只是身处其中的人是否有意识罢了。

2020年,ElliotPage宣布自己为跨性别及非二元性别人士。他运用自身的力量与发言权,试图为他人发声。这样的例子,当我们替他开心的同时,却也知道能像Elliot的人,少之又少,多数人仍受限於日常生活中的歧视,而无法发声。那么,能进入到影视产业中,并且爬上高位发声的人,是否又更加稀少?也因此,我们才更期待已在高位者,能用正确的方式,替不同的族群发声。身为观众可以做的,是运用自己的消费,来支持更性别友善的影视作品,并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打造一个更友善的社会氛围,整体环境才可能逐渐改变,才能看到演员们能不受性别、性倾向的限制,都能自由发展。

(图为ElliotPage)

在这里为林心如澄清一下,在〈林心如:跨性别者用另一个身分活下去,其实活着比死亡更需要勇气〉这篇报导中,可以看得出,他对跨性别族群并非一无所知,可以理解他想为不同族群发声的心情。

当〈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成为热门同志电影,tw社会似乎又再稍稍往前一步。但就整体来说,我们的性别友善环境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时间的演变会让社会更加进步,但社会的进步是需要由众人一同思考才有可能改变的,每一个小细节的深思熟虑,都是社会进步的关键。

有什么想法想跟魔编分享的呢?欢迎在下面留言告诉我???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